行业列表
石化和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建材工业
机械工业
汽车工业
船舶工业
航空工业
轻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国防科技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通信业
医药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在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201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和黄金产量分别为3121万吨和340吨,2000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14.8%和6.5%。其中,2010年精炼铜、电解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和516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8%、18.1%、14.4%和10.3%。2011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和黄金产量分别为3438万吨和361吨,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520万吨、1806万吨、465万吨、522万吨,均居全球第一位。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含黄金),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9.8%和28.1%。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3.8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9亿元。   
   
      2000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2010年达到1203亿美元,是2000年的8.4倍,年均增长率为23.7%。其中2010年进、出口额分别为920亿美元、283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8%和20.7%。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60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175亿美元,出口额432亿美元。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有色金属行业始终把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新材料等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自主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重点,集中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有效组织形式,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行业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品种结构明显改善,为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一步悬浮炼铜、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等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已出口国外。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铜、铝、铅、锌、镍等10种产品的64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等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的需要。    
     
        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进展。为适应有色金属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新材料的需要,加快了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基本建立了能耗、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再生有色金属以及新产品的标准体系。截至2011年底,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了有色金属行业国家和行业标准2400余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积极淘汰电解铝行业落后产能。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落实控制电解铝产能过快增长,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等具体措施,率先淘汰了电解铝落后产能,推进煤(水)电铝一体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通过规划引导提高产业集中度。2009年国家发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促进有色金属行业振兴和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了技术改造、收储、淘汰落后、电解铝直购电试点、产品税率调整等一系列工作,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中铝公司重组云南铜业、焦作万方、包头铝厂、兰州铝厂、连城铝厂等,成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企业;中信集团重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中电投集团重组青铜峡铝厂以及鲁能晋北铝业等,企业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10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铜76%、电解铝67%、铅45%、锌50%、镁55%。为加强对有色金属工业的规划指导,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和《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以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为重点,加强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了落后冶炼能力铜50万吨、电解铝84万吨和铅40万吨。2010年综合能耗氧化铝508千克标煤/吨、铜347千克标煤/吨、铅376千克标煤/吨、和镁5吨标煤/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41.6%、43.7%、15.1%和38%,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013千瓦时/吨,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时。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0年的95%。                        

 境外资源开发有所突破

  “十一五”期间,开展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有色金属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呈多元化。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成功开发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并建设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同时缅甸红土镍矿生产镍铁项目已经投产。中国铝业公司成功收购了秘鲁铜矿,并联合美铝收购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股权。中冶科工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红土镍矿项目已经投产,与江铜集团联合投标获得了阿富汗艾那克铜矿开发权。中国五矿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金属矿山。初步测算,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获得境外权益资源量铜4750万吨、铝土矿37亿吨、铅锌750万吨、镍110万吨,形成了年产15万吨铜、40万吨氧化铝、6万吨铅锌、5万吨镍的权益产能。

 稀有金属和黄金行业管理取得进展

  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参加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对钨、锡、锑、钼、稀土等5个品种实行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逐年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并予以监督,切实控制生产总量,保护资源和环境。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钨、锡、锑行业准入条件》、《铅锌行业准入条件》、《镁行业准入条件》、《钼行业准入条件》等一系列行业准入条件及其管理办法,实施了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公布了一批符合铜、铅锌、镁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其它品种的准入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  
   
      为加强对黄金矿山开采企业的规范管理,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2008年,黄金行业管理职能划转工业和信息化部,并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的管理工作,规范了黄金开采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4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