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列表
石化和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建材工业
机械工业
汽车工业
船舶工业
航空工业
轻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国防科技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通信业
医药工业
轻工业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贯彻落实《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六项政策措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断推动轻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和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持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努力推动轻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轻工行业积极落实规划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财政政策、商贸政策的支持,努力做好“家电下乡”工作,列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的有9类产品,其中白色家电6类,有效的带动了内需,拉动了消费。国家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1%;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商品实行出口零税率政策。
 
    调整税制结构,减轻轻工企业税收负担,2008年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轻工行业中小企业为主体,低档优惠税率大幅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轻工行业积极办好了会展经济,开拓了市场,每年举办的轻工行业展会达上百个,形成了“中国轻工业十大品牌展会”和“中国轻工业优秀特色展会”,成为了行业扩大内需市场,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  
   
      经过轻工行业上下不断努力,2010年,全部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家用电器、皮革、塑料制品、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努力化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发布了轻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并重点在家电、轻工机械、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缝纫机、电池六个领域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作。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组织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近2500项。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部26个行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9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的13%。
 
    “十一五”期间,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更加突出,已逐步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  
   
      2010年,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轻工业产业集群近300个,是“十五”期间的2倍,年产值约3.6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26%左右,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万人。行业和产品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点行业综合消耗明显下降。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多数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效标识管理、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对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发挥了引导作用。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加快推进农用薄膜、日用玻璃和铅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不断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品牌建设

  “十一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一是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项目大幅度增加,装备自主化速度加快,中低端装备基本国产化。造纸、家电、塑料制品、皮革、照明电器、陶瓷、日用化工、电池等行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形成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一支以轻工院校、重点轻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并且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和配套的科研基础设施,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引导行业创新的主体力量。  
   
      二是通过加快完善轻工业标准化体系,提高了轻工行业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182项,行业标准639项,部分行业牵头组织或参与了国际标准制修订。在修订并完善标准体系的同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检测方式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并大量采用国际标准,部分行业的国内标准甚至高于国际标准,提高了国际市场对我国检测及认证结果的认可度。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轻工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出台并积极落实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家电行业品牌建设,建立品牌评价机制,指导行业定期发布品牌报告,加强品牌培育过程的动态监测。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重点行业品牌集中度、品牌附加值、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海尔、格力、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努力拓展国外市场

  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轻工行业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广泛的国际竞争与合作。2010年,轻工业主要商品出口额3555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3.1%。出口交货值20972.8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末期增长77.66%,“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2.18%。产品出口到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作为轻工产品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出口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增加,新兴市场比重加大。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到境外办厂,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海尔集团、康奈集团、格力集团为龙头的轻工企业参与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和巴西生产基地建设等。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用电器、化妆品等行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为轻工业的发展拓宽新的领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也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面临着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诸多风险挑战,依靠规模和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4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