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璀璨夜 电波绘同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11 18:23 来源:无线电管理局

11月9日的湾区之夜,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在璀璨灯光中化作一个巨大的“同心圆”。当岭南醒狮、粤剧水袖、龙舟竞渡、中华战舞等传统文化元素,与人工智能、VR、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这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十五运会开幕式,正以粤港澳三地共同演绎的方式,生动诠释着“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的时代内涵。在这惊艳呈现的背后,数百名“电波卫士”持续守护着开幕式指挥调度、媒体实时转播、音响拾音等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这场凝聚三地情谊、贯通古今对话、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盛典,密织起坚实的无线电安全屏障,助力这场兼具文化底蕴与科技活力的全运之夜,始终保持分秒不差的精彩。


同根同源 频谱筑基 净化电磁空间


“频谱资源就像无形的土地,需要科学规划、精细耕作。”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无线电指挥保障中心频率台站管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奥体中心的无线电安全保障现场指挥部,桌上的场馆无线电频率指配总册宛如一幅精密的城市交通规划卷,每条“道路”都清晰标注着不同的业务用途。


2025年2月19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执行委员会办公室 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广东赛区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线电管理有关事项的通告》正式发布,标志着十五运会频谱保障工作全面启动。频率台站管理团队随即投入工作,在专门设立的十五运会频率审批专区内,保障人员夜以继日值守,快速响应各单位的频率需求。“我们首先要确保这片电磁空间的‘地基’牢固。”频率台站管理人员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监测数据说。


为确保电磁环境安全有序,监测执法人员持续开展电磁环境清理工作。今年以来,重点对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两个开幕式场馆及其他比赛场馆周边区域进行常态化监测,及时排查近百起无线电干扰隐患。同时开展上门走访,现场核查辖区内企业、小区、商超的无线电设备使用情况,累计核查使用单位221家,涉及无线电设备1752台,频率683个,并同步开展无线电管理宣传,发放宣传材料2千余份,全方位净化赛事周边电磁环境。


在筹备阶段,频率台站管理人员与民航、铁路、广电等部门协同确认重点保护频率,如同划定“保护红线”;同时将可用频率资源录入管理系统,完善从频率计算、预指配到许可发放的全流程,为后续保障夯实基础。


“十五运会提前赛是对我们工作的首次考验。”频率台站管理负责人回忆道。面对广州、深圳、肇庆等10个地市场馆的频率使用申请,团队对每一份需求都精心审核,批准用于提前赛的频点近500个,确保无线麦克风、对讲机、计时记分等设备在提前赛中顺畅运行。


进入7月,工作重点转向开闭幕式、电视转播等核心环节。频率台站管理人员多次与开闭幕式导演组、央视转播团队沟通,甚至深入排练现场,提前准备备用频率,防范干扰风险。火炬传递的频率保障同样关键,为确保央视主转播商及广东、深圳两地广播电视台的信号传输,频率台站管理人员提前对传递路线沿线的电磁环境开展监测,核发临时频率许可证,批准临时频点(段)。“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每个站点的频率都要提前调试,确保画面能实时清晰地传送到千家万户。”


截至11月9日,频率台站管理团队累计为136家单位发放449张频率许可证,指配7892个频点。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技术论证、兼容分析、多方协调。“我们要让每一个频率都在它该在的位置上运行,就像让每辆车都在既定车道上行驶。”他们以科学规划让频率“各得其所”,用严格管理净化电磁空间,恰如岭南文化中“同源共生”的理念,让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频率使用需求在统一频谱规划下和谐共存,为十五运会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频谱根基”。


同心同缘 八方驰援 凝聚保障合力


“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我们的保障工作,也同样体现了无线电管理‘一盘棋’的协作精神。”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一调度下,来自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10省的38名技术骨干迅速集结,与广东省的无线电监测力量一道,共同组建起400余人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


为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我们不仅要精通专业,更要懂得在压力下协同配合。”一位来自浙江的保障队员表示。团队累计开展无线电监测技术培训、安全保障专项培训等155人次,通过系统化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保障流程。在应急演练环节,团队重点针对不同等级的无线电干扰风险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开幕式当天,这支跨区域、跨部门的专业队伍在奥体中心投入106名保障人员,负责现场应急频率指配、无线电监测、设备检测和安检准入等工作。在各比赛场馆,团队创新采用“1+1+N”保障模式,即每个场馆部署1名无线电频率主管和1名无线电工程师,场馆外配备移动监测力量,形成内外联动、快速响应的保障格局。


“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的同事,大家都秉持同一个目标——守护好每一组电波。”比赛场馆现场保障队员表示,这种跨越地域的紧密协作,正是“同心同缘”理念的生动体现,让各方保障力量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保障期间,多地无线电技术力量跨区支援,通过统一指挥、资源整合与技术互补,有效提升了赛事无线电安全保障的整体效能,为今后重大体育赛事的无线电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梦同圆 全域守护 护航精彩绽放


在开幕式场馆各安检口,设备检测人员正协助安保团队对进场的无线电设备进行核验。“每一台无线电设备都必须经过检测并粘贴专用标签,这是设备入场的‘通行证’。”现场保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3948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工作,发放包括测试赛在内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专用标签近9万枚,同步建立起完整的场馆无线电设备管理台账。开幕式期间,成功拦截多台未办理准入手续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严防违规设备入场。


场馆内的保障同样需要细致周全。开幕式现场保障团队每日开展现场巡查,动态掌握各团队无线电设备使用情况与频率需求,现场协助办理临时频率申请。“有一次排练时,仪式展演团队反映无线内通信号不稳定,我们当场排查发现,是其信号与附近一台大功率设备频率冲突,随即为他们协调好了备用频率。”保障人员说道。团队还在馆内建立电磁环境模板,对所有重点频率逐一标注,每日开展比对分析,及时排查新出现的频率;同时测试场馆内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形成设备列表并记录参数,避免其干扰赛事频率。   


11月1日、11月4日的十五运会开幕式全要素彩排中,无线电保障团队对指挥调度、仪式展演、媒体转播等无线电业务开展实时监测与贴身保障,期间所有无线电业务均正常运行,未出现任何干扰情况。


这种“全域守护”模式不仅覆盖开幕式,更延伸至提前赛。比赛场馆现场保障团队为每个比赛场馆制定“一馆一册”,明确各工作组职责任务;每次保障均至少提前3天进驻场馆,对接相关部门落实保障细节。截至目前,已圆满完成包括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足球女子18岁以下组、足球男子16岁以下组、足球男子18岁以下组、体操青年组、蹦床、女子手球、现代五项、跆拳道、男子水球、马拉松游泳、射击(步手枪)、帆船、自由式小轮车14个竞体项目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累计出动监测人员超2000人次、监测车辆450余车次,监测时长6000余小时,完成干扰处置21起,期间电磁环境始终良好可控,未发生影响赛事推进的无线电干扰。


当十五运会主火炬塔在夜空下点燃,主题歌《天海一心》深情唱响:“一滴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的水,是咸的,那是感动的眼泪……”这灵动舒缓的旋律,不仅勾勒出“天涯若比邻”的相聚之美与“相知和鸣”的融合愿景,更以“滴水汇海”的磅礴力量,诠释着全民同心的全运精神。此刻,无线电保障团队仍在监测屏幕前默默守护。他们的身影遍布场馆各个角落,用专业与坚守确保每个无线电信道清晰畅通、每个无线电信号稳定传输。电波虽无声,却连接着万千精彩;守护虽无形,却承载着赛事脉动。这场跨越地域的电波护航,不仅守护了体育盛会的精彩绽放,更让“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的精神随电波传向神州大地。保障团队用行动诠释责任,无声却坚定,隐形却有力,始终守望每一缕信号,守护每一份期待,传递每一份精彩。


未来已来,不负韶华。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这支无形电波的护航力量将继续守护每一段频谱,助力凝聚亿万中华儿女的奋进力量,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澎湃动能。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