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简报2019年第2期,总第179期

发布时间:2019-05-29 11:50 来源:中小企业局

编者按: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的基础上,2018年印发《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18〕381号),拟培育一大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因地制宜开展了相关工作,健全了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我们将陆续刊发部分省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经验做法,供借鉴参考。



江苏省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
打造行业单项冠军




  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根基,全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全球的3%。近几年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为抓手,着力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引导中小企业从粗放发展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主要做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省委、省政府把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打造单项冠军作为工业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每年分解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工信厅陆续制定《江苏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指导意见》《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5)》《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年)》,统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内涵和标准,明确培育目标和工作措施,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标杆引领与面上推广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与提升质量品质相结合,在全省形成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培育库。以培育库为载体,形成省市县联动培育工作协同机制。入库企业由省市县共同确定,省级层面的入库企业在统计部门2.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按照“专精特新” 标准,量化选出;市县层面的入库企业主要为各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省入库企业达10000家,其中省级入库培育企业超2000家。对入库企业每年滚动调整,政策和服务资源向入库企业聚焦,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从入库企业遴选。江苏省各设区市及昆山、江阴等基础较好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也积极抓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上下联动培育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三)构建培育工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产品展示平台和运行监测平台,涵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评价、展示、监测等培育全过程,实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无纸化、评选认定定量化、产品推介电商化,同时按月监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状况,实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互联网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支撑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数据。
  (四)认定标杆示范。从产品和企业分别开展标杆认定。一类是“专精特新”产品,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技术含量较高,重点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产品,以及属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江苏省13个重点产业集群中的产品。另一类是企业,分为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隐形“小巨人”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要针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效益优的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主要突出企业在细分领域行业地位;隐形“小巨人”企业,突出原创产品和技术,未来成长潜力,尤其希望能培育出“独角兽”公司的初创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共认定72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产品42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260家,“隐形冠军”企业27家和隐形“小巨人”企业16家。对认定的产品和企业在《新华日报》上公布名单,并专版报道他们的做法和成效。编纂《江苏“隐形冠军”的成长之路》,制作“专精特新发展”专题片,讲好“单项冠军”成长故事,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知名度,为“单项冠军”成长和培育营造良好氛围。
  二、具体措施
  (一)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分行业组织企业技术攻关,每年推广应用新产品1000个以上。实施“创新之家”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依托产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培育“专精特新”后备力量提供支撑。实施企业装备升级行动和互联网化提升行动,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提升。2017年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5%,比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靠技术和品质赢得了行业领先。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医药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一,该公司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进行研发,自主研发的艾瑞希布创新药成功在欧洲上市。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公司专注金属丝绳行业50年,通过持续创新,把产品做到“极细”“极长”“极强”,国内90%的大型悬拉索和斜拉索桥梁的钢丝和缆索出自其手。
  (二)加强精准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破解企业难题。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题,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建立“专精特新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专属的挂牌展示、股权托管、股权融资、转板上市等服务,目前已有27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挂牌。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难题,组织开展“专精特新”咨询诊断,“送智”到企,受到企业欢迎。常熟轴承厂通过咨询诊断服务,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股权问题,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今年销售利润大幅度增长。南京华瑞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诊断机构达成后续合作协议,合作研发的气囊型智能烧伤翻身床样机填补国内空白。针对人才短缺难题,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行业领军人才、千名产业高端发展人才、万名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组建省“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为企业家搭建一个思考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
  (三)加大政策扶持。从2013年开始,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专精特新发展”项目。几年来,共扶持“专精特新”智能化升级项目1326个,资金总额7.2亿元。各市、县财政设立专门资金,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支持,如泰州市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支持10-30万元,江阴市对纳入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据企业销售、利润增长,予以补助。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对大中型企业,出台《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实施细则》,对企业技改投资达到一定额度进行奖补;对小微企业,实施信息化券制度,补齐小微企业信息化薄弱的“短板”,缩短政策扶持的距离,让有限的财力惠及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2015年和2016年,省财政共试点安排1800万元信息化券,惠及小微企业达3095家,为企业节约信息化成本6194万元,真正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
  (四)办好“专精特新”示范区。德国拥有行业“单项冠军”1307家,占世界总数的47%。为学习借鉴德国专精特新企业经验,创办了全国首个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吸引德资企业入驻,为江苏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示范。目前区内入驻企业256家,项目总投资超30亿美元,年产值30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领域。入驻的德资企业具有鲜明的“专精特新”特色,专注于一个细小领域做精、做深、做透。如,克恩-里伯斯公司生产的汽车安全带卷簧,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舍弗勒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克朗斯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灌装设备生产企业,世界上每4瓶饮料中就有1瓶是该公司设备吹瓶、灌装、包装的。德资中小企业既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小企业打造“单项冠军”做出了榜样。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专精特新”集聚示范区,引领示范的溢出效应正逐步扩大。
  三、工作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单项冠军。截至目前,省市县共同认定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0多家,其中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单项冠军”企业120家,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26家,排名第二的16家。2016-2018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58家,其中示范企业29家、培育企业12家、示范产品17个,名列全国前茅。江苏恒力液压股份公司深耕液压行业2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挖掘机油缸供应商。南京高精传动股份公司风电主齿轮箱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赢得全球40家主机厂的信赖。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列车安全玻璃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了国家高速轨道交通的战略需求。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长期专注细分产品领域、技术工艺国际领先的企业也迅速崛起为“单项冠军”。
  (二)支撑了制造业稳定发展。“专精特新”已经成为江苏制造业的特色和稳定发展底气。2017年,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7.3%,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6.4和4.9个百分点,对全省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达12.4%,比全省制造业高5个多百分点。2018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动能不断涌现。无锡先导智能公司拓展锂电设备,销售收入增长53%,净利润增长86%,在手订单23亿元。常州强力新材公司主攻显示材料,销售收入增长60%,净利润增长28%。无锡信捷电气公司抓住智能化产业发展机遇,拓展自动控制和高精伺服系统,销售收入增长39%,净利润增长40%。南京三维新材公司研发的金刚线产品,大幅度提升了光伏硅片切割效率,销售收入增长55%,净利润增长64%。
  (三)促进了产业高端发展。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居于国内领先位置,“四基”领域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前列的企业超过100家。一批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地位。南京康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导程螺旋传动LS锁闭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飞机碳刹车预制件突破了欧美企业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合绝缘材料成功填补国际空白,江苏强力先端电子材料股份公司的光刻胶引发剂填补国内空白。在不同产业领域,都有一批行业单项冠军。在传统产业领域,无锡一棉的高支纱线主要为国际高档服装面料配套,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的轴承钢全球第一;在机械装备领域,苏州博众精工、无锡先导、常州五洋纺机等一批智能装备企业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江阴长电科技、常州瑞声科技位居行业前列;在新能源领域,中能硅业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天合光能是全球光伏行业的引领者。在基础零部件领域,苏州绿的谐波、南通振康攻克了机器人核心部件;在关键基础料领域,丹阳精密合金能够生产航空级钛合金材料。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