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典型经验做法介绍(一)——浙江省绍兴市

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 绍兴“五字经”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2-09-16 14:15 来源:规划司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对入选2021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予以督查激励。现将有关城市在保稳定、促转型、抓创新、强基础等经验做法刊发如下,供各地学习借鉴。


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是融入杭州、连结宁波、接入上海的重要枢纽城市。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期间为绍兴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你不走‘腾笼换鸟’的道路,不走集约发展的道路,将是无路可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历届绍兴市委市政府踏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之路。率先探索“跨域整合”“全域治理”“亩产论英雄”“产业链精准招商”等绍兴经验,成为浙江唯一的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支撑浙江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22.4%,居全省第一,展现了“转型不失速、发展高质量”的良好韧性与定力。


一、“腾”字当头,开创腾笼换鸟“绍兴新实践”


开展“跨域整合”行动。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指导、专班专干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启动印染、化工产业跨域整合,构建企业组团、兼并重组、征收退出、转型发展等分类施策的推进方法,推动越城区所有印染、化工企业整体搬迁集聚至柯桥区、上虞区。通过“跨域整合”,印染化工新增产值近1000亿元,腾退用地1万余亩。


绍兴市“一码管地”工业全域智治平台——亩均税收分类五色图


启动“全域治理”攻坚。在“跨域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全面启动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强化标准管控,搭建“一码管地”“园区管家”数字系统,通过低效收储、拆除重塑、工业上楼、连片治理等分类治理模式,初步走出“规划引领、目标协同、全域更新”的发展路径。2021年,全市盘活工业用地10803亩,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4.8%。

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逐步完善“亩产”概念,丰富“效益”内涵,形成由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等六项指标构成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全市工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区域、分行业进行ABCD类分档。实施“标准地”制度,积极构建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根据亩均预期税收等分别构建预期综合经济效益核算体系。


二、“转”字夯基,造就改造升级“绍兴新示范”


推广“新昌模式”,实现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全面推广“企业数字化改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智能制造“新昌模式”。龙头企业打造标杆,按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的标准,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上企业提升能级,推动从自动化生产线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升级。规下企业愿改尽改,实施关键环节的“机器换人”和业务上云。


绍兴市“未来工厂”——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三品”战略,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深化柯桥纺织品印染、嵊州厨具产业和上虞风机产业等国家级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借力“品字标”“好产品+好企业”的评价模式,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并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模式。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2%,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58.5%。

争创两业融合试点,打造服务化发展新业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交钥匙工程,由制造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总承包商升级。鼓励制造企业剥离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物流仓储、信息咨询等业务,成立独立的法人实体,发展成为专业的信息服务型企业。支持制造企业衍生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引”字增力,汇聚产业发展“绍兴新动能”


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坚持“平台支撑、头部引领、链式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新理念,创建绍兴集成电路、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诸暨智能视觉四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其中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平台在2021年度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评中分列第一、第四,四大平台总体量已突破3000亿元。

开展链式精准招商。坚持产业链精准招商为主线,构建“大招商”“大产业”“大发展”工作机制,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通过驻点招商、线上招商、亲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全面推动补链、强链、延链。成功引进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豪威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相继建设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浙大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高规格举办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启动仪式暨院士专家“对话绍‘芯’”活动、生命健康产业峰会、“外国专家绍兴行”等。建设7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入库工程师1766人。持续优化和完善产业生态,打造搬不走的产业优势。


四、“专”字为要,启动长高长壮“绍兴新行动”


系统精准“施策”。按照“系统整合、业务协同”思路,系统梳理、有机整合主要涉企部门的企业培育类型,在维持原有培育序列不变的前提下,从规模基础、成长潜力、科技创新、品质标准、上市做强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遴选,建立“起跑库”“加速库”“冲刺库”三个梯度培育库,对应实行“普惠”“加码”“突破”的差别化精准扶持,构建“起跑型企业”“加速型企业”“冲刺型企业”培育链。截至目前,精选培育库企业已达987家,其中,“起跑库”企业532家,“加速库”企业410家,“冲刺库”企业45家。

双向贯通“服务”。建设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全程、定向跟进,推进“一站式”直达服务。迭代升级“企业码”绍兴专区,以“综合集成、业务协同、跟踪问效”为导向,通过“一图”展示、“二化”监管、“三单”操作、“双向”评价、“集成”服务等举措,由市级有关部门牵头按企业诉求建立指导服务组,发挥驻企服务员作用,定期开展入企服务,实现企业诉求的集成化服务和闭环化管理。


五、“绿”字打底,瞄准双碳双控“绍兴新目标”


因地制宜推动能效治理。聚焦单位GDP能耗强度、规上工业能耗增速等控制性指标,按照高耗高效、高耗低效、低耗高效、低耗低效,并结合“亩均”评价实行分类调控,坚决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正面引导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


绍兴市国家级绿色工厂——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节能诊断,有38家企业列入免费节能诊断计划。鼓励企业采用列入国家级、省级节能、节水目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进实施清洁生产,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制造示范,7家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工厂,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设计产品13个,共有92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45家。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