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创新赋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2年3月启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以“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纾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部署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骨干支撑作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
一、加强政策服务宣贯
据不完全统计,1—4月,全国各类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各类政策宣贯活动覆盖中小企业914.4万家(次)。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覆盖655.2万家(次),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覆盖11.3万家(次)。浙江建设推广“一指减负”数字化应用,汇集省级20多个部门40余条减负政策和数据,实现减负政策一指查询、评估、办理,截至5月8日,全省企业减负金额720亿元。福建开展“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线上直播活动,编印《助企抗疫纾困政策汇集》电子书,发动全省80多个涉企综合服务平台、100多个平台企业社群及时推送最新政策,通过短信“点对点”形式将纾困政策送达1.5万多家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累计推送信息超10万家(次)。深圳建设“深i企”一站式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平台,共同打造“i企圳策”讲堂,通过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宣讲解读惠企政策,其中第2期福田区专场线上点击量过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开发“中小企助查”应用APP,汇集各级政府惠企政策及资讯上万条,基于大数据技术向中小企业精准推送。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开发的“中小企业规模类型自测”小程序,1—4月累计提供测试服务21.5万次,方便政府部门落实政策和中小企业享受政策。
二、强化需求响应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1—4月,全国各类服务机构及时响应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聚焦短板弱项,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能力,共计服务企业188.1万家(次)。其中,示范平台服务企业56.5万家(次),示范基地服务企业5.4万家(次)。
在投融资方面,组织开展投融资信息咨询、推介和对接等服务,服务中小企业19.1万家(次)。福建举办“产融合作·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服务企业。湖南发挥“湘企融”平台、“专精特新”股权融资平台作用,开展“资汇潇湘”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四川开展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提升专项活动,从政策理论、实操演练、诊断辅导、资本对接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赋能。宁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外贸“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
在市场开拓方面,开展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服务,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流通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共服务中小企业44.1万家(次)。湖南实施“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品牌核心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广西揽胜企业管理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用新媒体技术为中小企业面向RCEP成员国提供产品及品牌推广服务,培育南宁品牌,扩大销售渠道。美团实施困难商户佣金优惠,提供外卖运营管家服务,开通外卖上线“绿色通道”,积极支持餐饮商户稳定经营,共渡难关。
在创新赋能方面,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业设计赋能、节能诊断、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服务中小企业21.1万家(次)。北京开展“京企大讲堂-知识产权益企活动周”系列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建。河北开展“专利护航”行动,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风险预测预警和纠纷防控服务。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多场专利评估会、产品评审会,为多家中小企业出具专利评估报告。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开放共享实验室资源,为4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分析试验、认证计量等技术服务。
在创业培育方面,深化创业孵化、创业辅导、政务商务代理等各方面创业服务,向创业者和初创小微企业提供服务22.8万家(次)。安徽淮北健全面向创业者和初创小微企业的“双创”孵化服务,打造“源创客”创业大学、创业示范园等各类省级孵化基地6个,服务入驻中小微企业340家、创业团队55个,带动就业5150人。广东举办第七届“创客中国”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设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专题赛,并为获奖项目提供现金奖励、政策扶持及全流程的融资、培训、知识产权等跟踪服务。广西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站,为创业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基本户开设、代理记账等一系列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各地组织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上云,服务中小企业近21.4万家(次)。河北组织数字化服务商和专家团队开展数字化水平评价诊断服务活动。湖南开展“两上三化”行动,以深度“上云上平台”为手段,以加快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为路径,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湖北开展中小企业“万企上云”工程培训以及数字经济宣贯活动。深圳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计划,支持数字化服务机构面向市场主体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对示范效应好、降本增效明显的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在育才引才方面,加强多层次人才培训,开展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招才引才活动,服务中小企业23.6万家(次)。福建举办“赋能行动”人才需求对接活动,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为“专精特新”企业理难点、明方向。青岛实施领航企业家培训行动,依托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大学,开展高质量发展讲堂线上直播活动,近30万人在线收听收看和互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企业微课平台举办“云MES软件赋能制造企业融重建效率,成本和质量数字化新体系”等直播课程,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遴选120余所高校开展“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为中小企业和高校搭建产教融合桥梁。
在管理咨询方面,组织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诊断和咨询服务,解决企业管理难题,服务中小企业23.3万家(次)。河北组织工业诊所等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开展巡诊咨询活动。广西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出企业管理提升工程,采用专家团队走进企业,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辅导方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四川开展“暖阳助企”志愿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顾问、咨询与指导服务。
在权益保护方面,各地组织服务机构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咨询、维权等服务,服务中小企业12.7万家(次)。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益企”公益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律师志愿团队,对中小企业进行企业应收账款催收法律服务咨询及相关培训。青海组织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合规体检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制健康状况诊断,协助企业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设立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平台和热线电话,在《中国中小企业杂志》刊发权益保护经典案例。
三、创新服务举措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动员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黑龙江开展省市县领导包联企业(项目)工作,明确包联企业机制中相关市(地)及省直部门、省非公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各方责任,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赋能,切实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江西组织开展“十百千万”益企系列活动:开展十项专项行动、举行百场重点活动、走访千家重点企业、解决企业万件难题。河南组织开展“专家团队服务进企业”活动,组织企业服务专家志愿者团队入企服务。云南建立“助企服务员”工作机制,组织动员省内服务机构,对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派“助企服务员”,围绕政策宣贯服务等12项服务内容,形成“发现问题—协调解决—落实问效”的工作闭环。青岛编制《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服务导航(2022版)》,推选出248家服务机构、546个活动计划、188个服务产品、23个服务案例、80个场地租售信息进行线下线上宣传推广,促进服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