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阅读 > 专家论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军: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发布时间:2025-11-06 15:27 来源:《新型工业化》期刊2025年第10期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胡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不断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不仅不是我们所要的发展,而且会反过来影响长远发展。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型工业化摒弃了传统工业化中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着眼于推动工业领域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其实践要求与绿色发展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同时,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引领产业变革和能源革命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但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据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显示,中国能源相关碳排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超过美欧日的总和,碳排放强度约为美国的2倍、欧盟的4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总量的2/3左右,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钢铁、水泥等高载能行业是工业减碳的重中之重。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形成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确保工业领域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培育绿色生产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资源要素驱动,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体,注重实现数智化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已成为培育绿色生产力的主阵地。一方面,数智化能够赋能绿色化。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拉锯相持阶段,比如,超过三分之一城市的PM2.5浓度仍处于25~35微克/立方米的难改善、易波动区间,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的难度加大。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实现生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助力更好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要求,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另一方面,绿色化能够牵引数智化。伴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而绿色化的要求带动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需求,又进一步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新型工业化和新型能源体系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绿色转型还催生出了一批绿色算力、节能环保以及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感知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大力培育绿色生产力,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转型,助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加速实现根本性好转。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创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这要求我们既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守牢生态底线,也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和实践路径,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协同共进的新路。比如,芯片、精密仪器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对环境要求很高,生态环境本底好的地区就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其生态优势就会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些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新型工业化成为推动良好生态环境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深化运用系统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这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系统观念。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有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以及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引擎和关键抓手。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的科学运用,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层次地融入产业升级、能源革命、技术创新和消费变革之中,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打破“就工业谈工业”的片面思维,将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任务举措贯通起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紧密衔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扩大绿色生活消费,一体实现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而行”。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专题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