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阅读 > 特约文章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成中: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09-29 17:24 来源:《新型工业化》2025年第9期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


张成中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深切关怀、寄予厚望,2010年、2016年两次亲临唐山考察,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殷殷嘱托唐山“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唐山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近年来,唐山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自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找遵循、找思路、找方法,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以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


努力把唐山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是“三个努力建成”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唐山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唐山的重要政治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增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是实现唐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这既符合各国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工业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坚实,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0%,具备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工业强则唐山强。我们必须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唐山资源禀赋良好,创新氛围浓厚,差异化承接京津科技溢出和产业转移,对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唐山将抓住用好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加主动地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在唐山转化,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是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唐山处于东北亚、环渤海、首都经济圈中心地带,是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之一,区位、港口优势明显,开放条件得天独厚,唐山港280条货运航线通达世界200多个港口,沿海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对唐山而言,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与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两者内核相通、互为支撑。扩大开放为新型工业化拓展发展空间,可以增强新型工业化动力和活力;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为扩大开放提供基础和支撑,可以更好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唐山必须扩大开放,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经济窗口的作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港口功能,发展临港产业,强化自贸区政策自主创新,深耕日韩等东北亚市场,在深化区域合作中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优势,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是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的必然要求。唐山是经济大市也是工业大市,2024年,唐山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一半。工业既是唐山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的“看家本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唐山必须以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夯实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根基。


二、奋力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


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是政治使命,也是关键任务。唐山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唐山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目前,唐山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8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0家,建成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场景,获批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唐山将进一步加快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融通创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提升成长性和营利性,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在唐山转化,深化与高端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加快中试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高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发挥唐山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实深度融合。


(二)加快产业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唐山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4年,唐山三次产业比重为:6.6:50.4:43.0,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实现营收超万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6个,智能特种机器人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焊接机器人和消防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唐山将进一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是基本盘。必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焕发新活力。钢铁产业瞄准优化产品结构,加快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化工产业坚持石化、盐化、煤化产业“三化并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深度延伸,构建上下游配套的循环产业体系。坚持龙头牵引、创新培育、集群发展,提高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规模效应和整体协作能力。新兴产业是发展后劲所在。聚焦节能环保、应急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示范。统筹推进风电、光伏、氢能、钠电等开发利用,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谋划实施一批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加速聚集机器人产业,巩固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拓展共享工厂模式,引育一批核心部件优势企业。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培育低空制造和技术服务业,构建低空应用生态。未来产业是抢占制高点的重要赛道。着眼科技前沿、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规划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聚焦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重点环节,分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深度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面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截至目前,唐山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983项、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累计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2家。深化“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与京津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1家,柔性引进京津专家1500余人次,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亿元。唐山将抓住用好机遇,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着力加强产业协作,发挥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平台作用,深化与京津企业合作,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共建共享,积极对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发展医养康养产业,吸引京津养老项目在唐山布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强与雄安新区在技术创新、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常态化对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科技成果转化和配套加工制造基地。


(四)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唐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0家,全市A级钢铁企业达到2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超过700万千瓦,制氢能力突破1万吨/年。新能源重卡数量超过1.5万辆,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唐山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治理,推进电力、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着力推动绿色制造,聚焦钢铁、化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工作,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能效水效提升,提速制造业绿色转型步伐。推进钢铁、建材产业链延伸,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碳达峰专项行动,支持钢铁、焦化等企业实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探索氢能利用、智慧化供热、多能耦合等应用场景,统筹新型储能、绿电替代、风光氢储氨全链条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三、汇聚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强大力量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唐山必须统筹各类资源,做好各方面保障,改革创新、凝聚合力,以钉钉子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唐山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健全推进机制。‌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激发全社会、各方面干事创业热情。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帮扶企业工作机制,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落实,树立实干导向,培养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干部,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着力深化改革攻坚。改革开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关重大举措,围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破解制度难题,持续加强有效制度供给。抓好金融体制改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壮大耐心资本,丰富转型金融融资手段,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双盲”评审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高质量项目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归根结底要落实到高质量项目上。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好“两重”“两新”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前瞻性、牵动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健全在建、前期、储备项目“三个清单”,抓好项目开工、建设、投产“三个环节”,完善从项目对接洽谈到建成投产的全周期服务链条。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作用,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引育一批高能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重点产业链投入,积极向民企推介优质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是稳定实体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认真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要素供给,降低企业用地、用能、融资、物流等成本,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精准服务供给,持续升级“凤凰英才”政策,探索开展企业自主认定人才试点,着力解决人才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事关唐山高质量发展全局。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河北、对唐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专题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