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
培育化工产业发展新优势
徐冠巨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资源能源消耗及排放、市场化经营、运营效率等方面存有短板,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化工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及各行各业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亟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传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集团”)作为起源于化工产业的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民营企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推进化工产业的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培育化工产业新优势。
一、加快推进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庞大、工艺流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能源资源消耗量大,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大。因此,加快推进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化工产业在降碳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还面临挑战。一方面,化工产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偏高,客观上造成低碳转型难度较大。我国化工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大宗基础品种为主,而中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供应量增长缓慢,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废旧化工材料回收利用体系亟待完善。我国废旧化工材料尤其是废旧塑料的回收率仅在30%左右,相关材料的循环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而言,绿色低碳发展、协同生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化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是草甘膦和有机硅生产大国,这两个行业每年产生的巨量废水、废酸和副产物因缺乏高效的综合利用技术,成为严重的污染隐患。草甘膦行业每年产生含盐有机磷废水200万吨以上,有机硅行业每年产生近1000万吨副产物和废酸等。在此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化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避免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传化集团为例,旗下传化新安自主研发“氯磷硅”循环技术,生产草甘膦的副产物能够作为生产有机硅原材料,生产有机硅副产物能够作为生产草甘膦原材料,推动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聚焦生产设备、生产运营等方面,加快推进更新改造。在生产设备方面,要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推动化工产业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助力化工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在生产运营方面,要建立企业、行业、产业链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好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推进清洁低碳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下,化工技术产业体系将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的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在部分高端材料和化学品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亟待提升。推进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围绕再生材料、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方面开展创新攻关,推动原创性技术创新突破。再生材料方面,聚焦再生塑料、再生橡胶领域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安全保障;生物制造方面,加快石油基向生物基延伸,突破生物法精草铵膦成套等原创性技术,打通生物法制备精草铵膦生产路径;生物基材料方面,利用生物基材料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等环境友好特性,采用玉米、亚麻籽等生物基负碳原料研发系列生物基产品,显著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持续推进化工产业数智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最快、渗透程度最广、影响力最大,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对世界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此背景下,传化集团积极拥抱新技术,大力推进化工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化工产业数智化转型。
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指导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化工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产业场景。人工智能与化工产业的结合既能够赋能产业创新升级,也能够推动智能技术快速迭代,迸发更强大的生产力。人工智能在化工新材料研发中的模拟、筛选、预测,甚至新分子结构发现与构建中展现出的强大能力,会促进行业的颠覆性创新。龙头企业共同构建化工行业人工智能训练场、数据集,持续打造行业级智能化解决方案。以传化集团为例,集团利用自身的制造场景和平台优势,目前正在推进12个领域、58个场景的应用。在多产品、多原料、多客户、多订单的复杂供应链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模型、开展智能排产,显著提升排产的效率和准确性。
积极打造智能工厂,持续创新智能制造领域。作为传统的流程工业领域,化工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和环保监测严格等特性。作为高危行业,化工行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极为严格。由于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生产流程长以及市场影响因素多,化工行业对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工厂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打造智能工厂成为化工行业的必然选择。通过配备复杂的控制系统、智能仪表、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不断提升设备实时监控、预测预警、异常自治、全局优化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化工智能工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工厂的本质安全、提升管控水平并提高经营效益。传化集团积极打造智能工厂,率先在精细化工领域建立从智能技术、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到智能制造的智能新生态。
不断加快中试平台建设,推进中试平台数字化发展。中试平台作为提供中试服务的创新载体,是开展中试的基础和保障。推进中试平台数字化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够加快企业试验数据共享、开放、应用步伐,释放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有利于发展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验等新模式,提升研发效率,实现无实物样机生产。此外,还能够增强化工产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化工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培育、投融资推介对接、知识产权布局、数据信息、咨询培训等全链条市场化服务水平。这些服务能够降低化工企业的创新风险和成本,增强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化集团目前正在杭州打造生物技术和绿色化工的开放式中试平台,不断推进中试数字化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各类资源要素的网络化、服务化弹性供给,平台化高效分配。
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出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之基、动力之源。化工产业门类多、范围广,涵盖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都需要化工企业参与其中。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创新升级,需要继续下大功夫、做大文章。近年来,化工企业持续深耕行业,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化学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5%。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很多特种化学品、高端化工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潜力依然很大。为此,传化集团围绕化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化工产业链,聚焦化工产业发展瓶颈,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一是大力攻关“卡脖子”领域,推进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瞄准高端化学品与新材料的技术与产品,在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端有机硅材料等领域创新攻关。传化集团近年来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坚持每年50%的科技投入增速,战略上研究把握科技创新趋势,投资有发展前景的未来趋势性产业,带动模式、技术、产品创新,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生命周期。
二是抓住未来产业机遇,在服务新产业、发展新产业中实现结构调整。传化集团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在轻量化材料、仿生皮肤材料、高密度电池材料上布局创新。同时,加快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推动生物制造与生物基材料的技术升级。
三是打造产业创新平台,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通过模式创新赋能和放大科技创新,加强与顶尖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共建创新研究院,推动开放式中试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升级,服务科学家创业创新,进而实现传化集团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四是充分发挥制造场景与平台优势,全面应用AI科技,充分释放创新生产力。传化集团进一步开放企业场景,建设“AI+”场景创新平台,打造应用能力,加速向现代企业转型。内部打造AI+业务创新、AI+管理提升、AI+科技研发、AI+智能制造等应用能力,面向行业探索构建化工、物流、农业等行业性的应用模型。
五是要发挥产业基础与平台优势,推动生态开放合作。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要建设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传化集团与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等创新企业合作连接,探索共建化工制造、智能物流、现代农业等行业训练场、创新平台与解决方案。
六是要大力推动企业变革发展,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传化集团设计好管理模式,以客户为导向,建立能够最有效解决问题、最高效调度资源、最大程度促进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激发每个人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同时,优化好组织形态,全面压缩层级、精简组织,把复杂管理简单化,把冗长流程缩短,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形成灵活调配资源的模式,加快决策和执行速度。
新时代新征程,传化集团将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通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与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传化力量”。
专题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