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超5万亿元,已成长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且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涵盖网络互联、标识解析、数据采集、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成为推动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引擎。

图1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示意图
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快速扩张正倒逼人才体系升级:传统单一领域技能已无法匹配“工业+互联网+AI”的融合发展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兼具OT(运营技术)与IT(信息技术)能力,能解决工业网络协议兼容、生产数据采集、智能管控决策等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设立“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赛项,旨在加速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落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设立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工业互联网连续8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作出部署。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图2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
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连续增长。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超5万亿元,正成长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赛项将促进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沉淀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推进行业融合应用走深向实。
工业互联网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制约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赛项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推动高校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图3 十四五后多家央企晒出数字化转型
二、赛项简介
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赛项采用理论+实操考核模式,全面考核选手对工业互联网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对实际工业场景需求规划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

图4 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与核心技术模块
(一)理论部分。涵盖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网络互联技术、标识解析体系、工业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原理、工业互联网安全法规及系统运维知识等内容,考查选手对跨领域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实操部分。基于真实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与专用竞赛设备能力,设计四大核心技术模块。包括工业网络融合组网(依托设备物理层互联互通能力,解决多协议共存问题)、标识解析应用集成(借助设备平台层数据处理功能,实现生产全流程追溯)、工业数据采集与工业APP开发(利用设备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低代码开发平台,打通设备数据壁垒)、工业互联网系统诊断与维护(依托设备模块化设计,保障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实操任务,既考查选手对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能力,也检验其解决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素养。

图5 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竞赛专用设备
(三)培养复合型核心人才。赛项打破传统工业与互联网领域的技能壁垒,结合专用设备操作需求,重点培养选手“三能融合”能力:既要求掌握工业生产流程、设备运维等OT领域知识,又须具备网络搭建、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IT领域技能,还需熟练操作竞赛专用设备完成实操任务。通过跨领域知识融合、设备实操训练与场景应用,助力选手成长为产业急需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填补行业人才缺口。
(四)设备多场景适配。实现“竞赛—培训—教学—考核”一体化。竞赛专用设备具备组合灵活、模块扩展方便的特点,增减功能模块不影响其他模块安装与接线,可根据竞赛需求灵活设计题目,适配不同难度的竞赛任务。同时,设备每个模块侧重不同知识与技能,方便开展分模块教学与培训;高度模块化设计还降低了设备维修维护难度,更适用于日常教学实训。此外,设备参照工业互联网运维员(S)职业主要工作任务与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开发,真正实现“竞赛、培训、教学、考核”多场景融合,提升赛项与设备的综合应用价值。

图6 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功能原理
三、赛项亮点
一是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难题。聚焦工厂工业网络多种工业协议共存、生产全流程追溯困难、生产设备数据采集困难、生产管控决策高度依赖专家经验、工业互联网系统维护难度大等痛点,运用网络互联、标识解析、数据采集、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形成工业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图7 工业互联网数据看板与可视化分析界面
二是培养OT与IT复合型人才,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依据工业互联网运维员(S)职业定义与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培养企业从业人员与高校师生融合组网、标识解析应用集成、工业数据采集与工业APP开发、大模型辅助生产管控决策应用、工业互联网系统诊断与维护等技术技能,以及技术创新应用、善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是推动国产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生态构建,促进自主可控与产业化应用。采用工控、网络、标识、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国产产品,促进新技术在工业企业推广应用与国产产品厂商与工业企业供需对接。

图8 国产工业互联网核心设备展示
四、预期成效
(一)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工控系统、工业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工业软件等研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加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教学升级,本科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设置,形成面向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促进产教融合,培养一批具备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提升选手“技术+设备”双核心能力,对接产业岗位需求。赛项紧扣工业互联网“OT+IT”融合的技术趋势、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与专用设备操作要求,竞赛内容覆盖工业互联网全技术链条与设备全应用场景。选手在比赛中需完成工业网络搭建、数据采集开发、智能决策应用及设备操作等任务,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积累的技能、设备操作经验可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参赛即储备技能,获奖即具备上岗能力”,助力选手快速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图9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四)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正持续扩大,尤其是“OT+IT+设备操作”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通过举办本赛项,以赛选才、以赛育才,一方面发掘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实践经验与设备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输送至企业关键岗位;另一方面推动院校调整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将专用设备操作纳入实训课程,形成“赛事—教学—实训—就业”的人才培养链条,预计可带动超万名院校师生与企业从业人员提升工业互联网技术技能与设备操作能力,有效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图10 工业互联网“赛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生产自动化
(五)输出“技术 +设备”融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赛项以解决工业企业实际痛点为核心,结合专用设备应用能力,选手在比赛中需针对工业网络协议兼容、生产数据追溯、智能管控决策等问题,输出“技术方案+设备应用建议”的完整成果。赛后将对优秀方案进行整理、优化与推广,为同类型企业提供“技术参考+设备选型”的双重指导,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门槛与成本。预计可形成30 +项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覆盖机械、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设备在中小企业的落地应用。
(六)推动国产技术迭代与设备升级,完善产业生态。赛项采用的国产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专用设备,在比赛中需经受多场景、高压力的实操检验,暴露出的技术问题与设备缺陷可直接反馈给厂商,助力厂商优化产品性能与设备功能。同时,赛事搭建的“厂商—院校—企业”对接平台,可推动国产产品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加速国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设备的市场化推广。
(七)促进“赛项—设备—教学”联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赛项与专用设备的结合,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具象化载体。一方面可推动院校将专用设备引入实训课堂,根据赛项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让教学更贴近产业实际;另一方面可促进企业与院校合作,以赛项为纽带、设备为基础,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与培训项目,实现产教资源共享。通过“赛项引导教学、设备支撑实训、产业反哺教育”的联动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