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工“一全二创三结合”:让岗位创新成惯性
发布时间:2016-04-20    文章来源: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临工建立创新协会组织平台,让员工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有组织、有归属、有的放矢。
  

  临工将岗位创新成为惯性,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脉,将创新的精神影响每个员工,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临工)是国际化的工程机械领先企业。公司建立了开放高效的技术合作与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及省级以上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130余项国家专利。山东临工在创业、成长、发展、升华的过程中,凝聚构筑了“可靠承载重托”的临工之道。

  
  健全资源配置环境 搭建创新平台
  

  山东临工在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的实践中,成功摸索出了“一全二创三结合”的创新模式。“一全”即全员参与,“二创”即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三结合”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相结合,通过调动全员创新活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二是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三是成立“邱峰劳模创新工作室”。
  

  建立合理化建议、精益生产、技术改造、质量改进、成本节约等项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个人、项目组、部门等各层级的激励平台;建立企业内外典型改善成果、经验共享平台;建立创新协会组织平台,让员工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有组织、有归属、有的放矢。
  

  此外,山东临工还健全资源配置环境。一是增加预算支撑。公司安排专项预算,为全员创新提供各方面资源条件:在生产现场设立改善小屋;提供必要的工具设施;专用无线网络覆盖,员工合理化建议提报手机终端APP;组织资源有效汇集并落实员工创新点子等。
  

  二是健全制度保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先后发布和修订了《创新奖励办法》、《技术改造管理标准》、《技术改造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公司还采取年度评比、季度奖励、月度例会、现场创新项目双周材料汇报、重大项目单周现场调度等具体举措,将制度政策具体转化为实践行动。
  

  三是营造创新氛围。传播创新人物、创新成果、创新事迹;以员工个人名义命名,现场挂牌,计入员工档案,载入公司史册;对创新项目只奖不罚,允许失误,鼓励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仅在物资上,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励。

  
  岗位创新成惯性 协同创新项目占比高
  

  全员参与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步推进、管理人员与工人和技术人员相结合协同创新。临工将岗位创新成为惯性,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脉,将创新的精神影响每个员工,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临工的工作现场随处可见明显牌匾“陈明全尾气自动抽排装置”、“张在才智能搬运机械手”、“乔良雨直挡油缸助力手”等以员工名字命名的60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其中有很多技术含量不低、功效成倍提高、成本大幅下降的成果。
  
  每年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达2万多条。每个制造事业部都有数个创新团队同步活动,长期活动在一线的创新团队有58个。
  

  创新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获,近3年创新成果为公司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8000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2014年达到200多万元,2015年达到260多万元,均为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

专题主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