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网信事业机遇 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实施的重要一年,结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信息化工作成为各项工作推动的有力抓手。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智慧校园建设,对其提出了很高要求,全校上下对也给予了厚望。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总书记的讲话,对学校的信息化事业同样指明了方向。
当前,历经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作为网络大国,通过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国家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网络强国。高等学校也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校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治理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普遍较为传统,信息共享少、资源统筹弱、工作协调差,制约了高校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抓住信息、数据这个“命门”,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递,打通壁垒,构建资源共享体系。与此同时,如果传统的工作思想不能进一步解放,即便有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结果也只能事倍功半,无法发挥效能。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将不仅着眼于平台和能力建设本身,还要更加深入地转变机制体制,解放思想,结合综合改革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
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学术活动中的思路鳞次栉比,但真正达到效果、成功实施的案例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结合自身特色,探索符合自身规律,如何利用好辅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信息化手段是高等学校需要认真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北京理工大学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深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适应从“教”到“学”的模式转变,建设课程和资源平台;深度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建设虚拟试验环境和计算平台;深度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服务支撑平台。
三、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有与现代大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进一步破除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其次要建设并利用好“电子校务”平台,做到信息壁垒破除、服务效率提升,做到“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北京理工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在梳理权力清单、优化办事流程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服务体验。此外,学校校园也是师生员工的一个生活平台,使用众多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更好的生活服务环境也是北京理工大学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使师生能够在校园内生活得更加舒适、快乐。以上这些工作也正符合了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求,更加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四、进一步完善平台体系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切基础是网络平台和云计算、云存储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下,更需进一步加强相关体系建设。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信息化工作着力于多方筹措,申请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建设支持,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重以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平台体系。特别是在信息安全方面,协调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同步推进,建立动态、综合的防护机制,保障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