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包括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省五区一市。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产业转移承接地。
一、关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
《转移目录》提出,西部地区要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沿边开发开放,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及区域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铁矿、铜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生态环境
相对
脆弱,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等其他地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增长步伐显著加快,工业实力不断增强。1998年至2010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由40.73%增长到50.09%。同时,西部地区整体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关
中—天水
、成渝等区域成为带动西部快速增长的引擎。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整体实力仍然
相对
落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只有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能源矿产开发及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西部地区才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转移目录》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保持高度一致。主体功能区战略
提出的
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中,近半数地处
西部
,
重点发展
方向是
能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其中,成渝地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黔中地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滇中地区将建设成为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转移目录》
特别注意防范
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贯彻
落实
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
要求,
注重科学发展,坚持高起点
的导向原则
。
此
外,《转移目录》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也
有
较好的衔接。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的要求
。《转移目录》准确把握了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基础、人才技术积累等条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体现了差别化、因地制宜的政策取向。
二、关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巨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等对
西部
重点规划发展的区域作了明确的界定
。其中,《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西部地区呼包鄂榆、成渝、黔中地区等9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成渝、关中—天水、滇中、黔中地区等11个重点经济区。《转移目录》在两
个
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做了进一步细化,
提出了
蒙西沿黄沿线经济带、兰白核心经济区、柴达木重点开发区等。《转移目录》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数量达44个,占全国载体总数的近40%,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
凸显
了
对
西部地区
承接
产业转移的
支持。
虽然
西部地区
具有一定的
资源优势,但生态环境
相对
脆弱,在产业发展过程
中必须十分注重
资源环境保护
工作
。《转移目录》在明确承接产业转移载体时
,也特别
注重生态
脆弱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环境
保护
问题
。例如,三江源地区
不少县区经济都欠发达,有着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也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之一。但是作为
长江
、黄河和
澜沧江
的源头,三江
源又是
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为此,
《转移目录》提出
该地区
适度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中藏药材精深加工、民族手工业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
严禁
转入
高环境风险的
产业,体现了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
。
三、关于西部地区
优先
承接发展的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指出,要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化学工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适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建设各具区域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基地。依托稀土、煤
、铁矿石等
矿产资源以及产业基础,《转移目录》
将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13个产业门类
确定为
内蒙古重点承接发展
的产业。其中,钢铁
位列
首位,体现了内蒙古钢铁行业的特色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
广西
要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现代加工制造业体系,形成沿海石化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广西自治区“十二五”规划
重点围绕
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机械等
发展
壮大千亿元产业。立足于广西沿海优势以及丰富的油气、铝等资源条件,《转移目录》提出
广西
重点发展食品、化工、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等12个产业门类,
63个条目。
重庆市: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内陆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和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转移目录》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有色金属、化工等12个产业门类列为重庆市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共60个条目
。
其中
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列在优先
顺序
,体现了对重庆发展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
支持
。
四川省:
四川省“十二五”期间将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六大基地建设
。壮大传统
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产业,做大规模,向高端化发展。
《转移目录》中
对
四川省
的导向是,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药、汽车、化工、建材等12个产业门类,共100个条目
,条目
数
在
西部地区
各省份中
最多。
贵州省:
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推进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转移目录》
确定
的贵州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充分考虑
贵州省发展需要,
提出了
包括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等13个产业门类,共95个条目。
云南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提出要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新兴石油化工基地,重点推进化工、有色、钢铁等产业优化升级。云南省“十二五”规划
也提出要
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电、矿、化一体化资源精深加工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石化基地,战略性资源及原材料接续地。《转移目录》充分
考虑了
云南
省
有色金属储量丰富的优势,
更注重发挥其植被覆盖率高、生物资源的优势及现有产业基础,将
食品、轻工等行业列于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之首,其次才是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门类,共包含75个条目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的要求也更为迫切。自治区规划主要围绕
矿产
加工、
建材
、
藏药
等产业提出发展目标。
《转移目录》
为了引导
西藏自治区
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提出了
优先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化工、食品、医药、轻工、建材等七个产业门类,共30个
条目
,其中包括发展藏药材种植及深加工、藏族特色生活用品等条目。
陕西省: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提出
关中—天水经济区
要建设成
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陕西省“十二五”规划
进一步
明确
提出
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有色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转移目录》
基于
陕西省产业基础以及煤、石油、天然气
等资源
优势,
提出
优先承接发展化工、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有色金属
等产业
导向,共
90个条目。
甘肃省: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改造提升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业、轻工纺织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振兴石化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及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转移目录》
根据
甘肃省煤炭、石油、天然气
、
风能
等
能源资源
较为
丰富
的特点
,提出甘肃省重点发展化工、有色金属、钢铁、机械、电子信息、汽车等
13个产业门类,共涉及62个条目。
青海省:
青海省“十二五”
期间
规划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西部新的特钢生产基地,国际毛绒纺生产经营集散地,
以及
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供给基地。青海省水能、盐湖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较大。《转移目录》充分考虑了青海省资源条件,提出青海省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为化工、有色金属、机械、汽车、钢铁、轻工、纺织、食品等
10个产业门类,共计58个条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
期间
规划实施“三个千亿投资计划”,做大做强煤电化主导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与此相一致,《转移目录》明确宁夏将优先承接发展机械、化工、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门类,共计45个条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全面振兴纺织工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电子信息产业。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还提出钢铁、建材、化工和轻工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在遵循地区发展需求的原则上,《转移目录》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依次为化工、机械、汽车、轻工等11个产业门类,共97个条目。
(本文原载于《产业政策工作简报》2012年第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