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大力加强作风建设 > 学习交流
孙力:说或不说,问题就在那里——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发布日期:2014-02-27】 【来源:青海省通信管理局 】 【字体:  
 

   本人参加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深切感受到解决“四风”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活动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正确面对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本人在藏区工作,在学习藏族历史、文化时读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集中《见与不见》时,偶感,“你说或不说,问题就在哪里,不增不减”。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题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党的一名领导干部来讲,自觉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彰显着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

   马克思曾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要发展,就要正视矛盾,更要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消灭问题,就会被问题所消灭”。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大小问题错综演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中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措施,要以深入的改革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信息通信行业整体来看,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管理、三网融合等方面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那么,对于发展中的青海信息通信业,立足工作实际,直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每位干部职工自身“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是发展之需、责任所系。在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进步和成绩,而却容易忽视或不愿意看到不足和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忽视问题其实是“掩耳盗铃”。如果下定决心,总会找到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的征求意见建议、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诸多的意见和建议中梳理归纳的情况分析,虽然近年来青海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全行业科学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全省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还需加强。这个时候如果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不推脱躲闪,不管困难多大、矛盾多复杂,都要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力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注重三个方面。      
     
         一、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        
       
           要正确面对我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问题什么时候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有问题,形势好的时候同样会有问题;既有长期努力但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也有形势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折射出一个人的工作责任感的强弱、工作作风的好差、能力水平的高低。能不能正确的面对问题是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试金石,对于一名唯物主义者,一名党的干部,不应该怕出现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敢于面对问题是一种勇气。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有些人不敢或不愿直面问题,有的面对问题时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有的满眼都是成绩和经验,看不到问题存在;有的甚至极力遮蔽乃至刻意美化问题。如此种种,究其原因,不外乎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或能力不行,面对矛盾不知如何应对。就此看来,是否敢于直面问题,需要面对问题者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应有一种勇气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将出现的新问题。这既是思想和认识问题,更是责任和党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讲党性、讲政治、讲发展的高度,直面推进青海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青海信息通信行业科学发展能力等问题,切实把各种问题摆到桌面上,认真分析研究,一一推进落实。            
           
               面对问题应及时。有人说“问题并不像陈年老酒,越陈越好”。对问题反应迟钝和冷漠,只能故步自封。就每一个人而言,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不去看病,时间久了,就会成大病。面对问题应坚持及早、及时的态度,问题早解决,不利因素就会早一天变成有利因素。反之,问题化解不及时,小问题就可能酿成大问题。很多问题并不是拖一拖就会自然消失,“拖”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越“拖”解决问题的成本就越高。以至于小的问题拖大,大的问题拖炸,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为此,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在直面问题中做好工作、在破解矛盾中促进发展。              
             
                 二、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发现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甚至比获取答案更有价值。各种问题的出现,很容易掩盖在复杂的现象背后、潜藏于琐碎的事务之中。能不能发现问题不仅需要有发现问题的认识,更要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那么如何树立发现问题意识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呢?无外乎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头脑清醒。应始终抱着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或出现问题不丢人,不回避,不怕问题,及时查摆问题,积极面对问题。二是视野宽广。要不断地拓展视野,及时地获取和大量占有信息,深入地分析甄别,从寻常中发现不一般,从常轨中分析超常轨,从小中见大,具有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三是眼光敏锐。善于透过外在表象,捕捉到客观存在的真问题,而不是隔靴搔痒、缺乏内容的虚问题、假问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叶落而知秋。在春天里既能看到满枝的绿叶,还要善于看到掩藏在绿叶下的害虫并及时进行治理。四是深入实践。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熟悉基层情况、聆听民愿民声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与干部职工同甘共苦、共同推进工作中发现问题。五是勇于担当。就是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在现实中很多问题的发现和推出,不仅需要勇气,还需提出问题后面对质疑的底气。如承受力不够,底气不足,在焦点的关注和异样氛围中会失去判断。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应有静气,不自乱阵脚,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能否真正的解决好问题,关键在于解决者自身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辨清主次、分清是非,把准急缓、积极推进,无一不透射出干部的思想和智慧,彰显着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单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取决于以下方面。                      
                     
                         一是高度的责任心。负责是境界,担当创辉煌。要有“让问题到此为止”的责任心,在遇到问题时,切实负起责任,而不是推诿逃避,将问题控制并消灭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等靠推拖找借口,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去推动问题解决。要有不解决问题便饮食无味、寝食难安的思想和感觉,抱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应做到敢作为、勇担当,不怕风险,勇于担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破解难题上,对发现的问题、决定的事情扭住不放,不左顾右盼,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标不罢休。                        
                       
                           二是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问题的存在第一个发现或觉的不妥的是群众。对任何事情最终判断也是来自于群众。所以,要想真正找到和解决问题,必须拜人民为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开言路,集中民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准确的分析能力。看不清问题的原因本质、弄不透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解决起来就没有方向,形不成正确的思路,抓不住重点,工作就没有着力的方向,难免事倍功半,甚而会将好事干砸。在面对问题时,不要急于去解决,要冷静地分析、认真地研究,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自信,又要洞悉时代特点、清楚问题的诱因、紧扣问题症结,通过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甄选最优的方案、采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要真正做到在面临问题时准确地研判,则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并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苦练实干。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 才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四是善抓重点的能力。对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来说,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零零碎碎的问题交织,一名工作人员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亲为。问题既有轻重,又分缓急,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手”,大事小事一揽上,这就需要结合战略目标和各自定位,列出清单,认真研究,合理分配,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顺序、路径、步骤和方法。可以说这也就是一个由普遍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和把握。在实际中,我们更多地采取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准确预判,主动介入加以解决;对全局性的重要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对棘手疑难问题,不推不拖,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对突发性问题,建立应急预案,果断决策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服务优先加以解决。                              
                             
                                 五是全局的谋划能力。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些问题不是一时一事造成的,而是长期的很多件事在某一点上集中后诱发的,我们既不能回避和无视问题,又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既不能把问题孤立起来、割裂开来,不考察问题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原因,又不能纠缠于千丝万缕的表面联系,而疏于把握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唯有全面、整体和宏微观上认识和把握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现实中,有时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片面性,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全局意识,缺少大局思维,点面联系不紧,部分整体结合不明,以致顾此失彼,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既把握当前、处理好眼前问题,更着眼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会收到“一枝花开满园香”之效。                                
                               
                                   敢于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唯有面对难题,才能化解难题。“天下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以相信,当问题被正视并逐一得到解决时,必将聚集起推动发展的正能量。作为当代地方信息通信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我们承担着推进本地信息通信行业科学发展,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任,将牢固确立发现问题是要求、研究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使命的观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创新务实的劲头,扎实推进发展中的每一项工作,切实解决前进中的每一个问题,努力为推进青海信息通信行业科学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作者为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孙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