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

发布时间:2025-11-19 13:39  来源:消费品工业司、办公厅、工信微报

2025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冯海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苗雨晨、标准技术司二级巡视员蔡彬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龚宪主持。



龚宪: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举办的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龚宪。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玩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陪伴孩子度过童年的亲密伙伴,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规则、激发想象力的“第一本教科书”。近年来,我国玩具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长期处于较高安全水平。但同时,一些不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劣质玩具的出现,也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为更好促进玩具产业有序发展,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玩具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近期,我部牵头加紧对GB 6675.1至GB 6675.4《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近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冯海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苗雨晨、标准技术司二级巡视员蔡彬,请他们来介绍我国玩具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何亚琼司长介绍一下我国玩具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国玩具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何亚琼: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消费品工业,尤其是对玩具行业发展及标准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都知道,我国既是玩具生产大国,又是玩具消费、出口大国。尤其是“十四五”以来,我部深入推动玩具行业加速转型升级,聚焦“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持续发力,进一步稳固了我国作为全球玩具生产及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何亚琼


一是玩具行业发展的韧性更强。我国建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玩具产业链,生产技术先进、技术工人素质高,产业优势显著,能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优价的玩具产品。2024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达978.5亿元,比2020年增长25.5%;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1%,超4成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市场。据有关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将超1000亿元。


二是玩具产品的种类更丰富,质量标准更健全。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玩具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实现大幅提升,玩具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毛绒、布艺、木制、金属、塑胶等各种材质的玩具产品基本实现全覆盖;益智玩具、智能玩具等创新产品引领潮流新趋势;尤其是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应用为玩具产品注入新灵魂,显著提升玩具产品交互体验,能互动、能养成、有性格、有记忆的AI玩具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据统计,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增至290亿元。


三是玩具产品更加注重价值体现。近年来,以盲盒、手办为代表的,具有情绪价值、收藏价值的玩具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在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成为玩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24年,国内市场潮流和收藏玩具及周边产品零售总额达到558.3亿元。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在原创IP打造、品牌运营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将中国原创力量推向世界舞台,有力提升了中国玩具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随着玩具行业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我们相信,我国玩具行业将更加有序增长、融合创新步伐更快,“十五五”期间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谢谢!


新标准提升了玩具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力和适用性


新华社:请问,新修订发布的4项《玩具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关键技术指标上有哪些新变化?


何亚琼:本次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修订为第3次修订,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一是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


二是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


三是在防火安全方面,新增了面具等头戴玩具的阻燃性能技术要求,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等供儿童进入的玩具、软体填充玩具等三类产品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切实保障玩具产品的防火安全。


可以说,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依据新标准生产的玩具产品可以让孩子们玩的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全。谢谢!


三方面工作保障儿童用品质量安全


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近年来,随着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除了玩具产品外,儿童用品的品种丰富度不断提升,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儿童用品保安全提品质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


冯海沧:消费品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行业,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关系最直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 冯海沧


我部高度重视以标准引领和支撑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消费品工业发展需求,制定发布行业标准5750项,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14.97%;现行消费品工业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127项,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23.05%。尤其是在婴童用品领域,相继制修订玩具、婴幼儿及儿童家具、学生用品(学生文具)、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童鞋、婴儿用奶瓶奶嘴等20余项重点婴童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


为保障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我们主要抓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通用安全,针对新兴儿童用品层出不穷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保障少年儿童健康安全,我部牵头制定的《儿童用品通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2025年10月5日发布,将于2026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儿童用品物理机械安全、有害物质限量等共性安全指标进行了规范,为儿童用品领域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监督执法提供明确标准依据。


二是防范安全隐患,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密切跟踪并及时研判各类新形态玩具及婴童用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启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确保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防得住”“防得准”。


三是打造精品质量,加强对婴童用品行业的正向引导,择优遴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研发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纳入中国消费名品名单,让好企业、好产品被看见、被信任,营造企业追求好品质、社会认可好企业、消费者支持好产品的良好氛围。谢谢!


优化完善玩具产品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南方都市报:近期,有报道指出“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超标,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请问新修订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在这些有害物质限量方面做了哪些具有针对性修改和提升?


何亚琼:作为玩具行业的管理部门,我部始终高度重视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部指导玩具生产企业依据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整体保持较高水平,产品品类也得到极大丰富。但,随着新型“网红”玩具产品不断涌现,玩具产品质量安全也面临不少挑战和潜在隐患,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


近期,我们也关注到部分新闻媒体报道“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做了调研和会商。研究发现,出问题的玩具多存在“三无”“未取得3C认证证书”“不符合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情况。在本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


如甲醛限量方面,规定36个月以下婴童的玩具产品重点材质甲醛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mg/kg;TVOC限量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玩具产品TVOC释放量限量值指标,限量值应小于等于0.5mg/m³,填补了国内外玩具标准在该方面的空白;增塑剂限量方面,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量种类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了10种,严防增塑剂对少年儿童的危害;硼元素限量方面,规定水晶泥及类似玩具硼元素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0mg/kg。新标准发布实施后,我们相信,一些“网红”玩具将从“只顾一时好玩”的差等生,被改造成为“安全好玩又可靠”的优等生,咱们消费者享受的就是“放心玩”这三个字。谢谢!


六部门联合提高儿童玩具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效


解放日报: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玩具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请问市场监管总局在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加强源头管控方面还将采取哪些工作?


苗雨晨:玩具伴随儿童成长发育全过程,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发展的有效载体。玩具的设计、材质、结构是否安全十分重要。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自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首次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将集中排查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儿童玩具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效,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治理。


一是明确“重点产品”。紧盯磁力珠、化学实验套装玩具以及“盲盒”玩具、解压玩具、“假水”玩具、儿童智能手表等新兴“网红”产品。


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围绕玩具产品小零件易脱落,增塑剂含量、特定元素迁移量不合格,无标签标识、未标注适用年龄和警示标识不规范等问题,靶向治理质量安全隐患。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结合生产、流通环节特征,锁定生产企业集聚区,以及校园周边文具店、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流通场所,全面加强监管。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监督抽查玩具等儿童用品1.8万批次,检查儿童用品生产销售企业7万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企业近2000家。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强化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深入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治理、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一方面,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玩具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加大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强化线上流通领域抽查,并对以往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抽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置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企业,筑牢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安全防线,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谢谢!


新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过渡期采用“12+12”工作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本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内容较多,必然会倒逼生产企业对标进行工艺改造、产品升级。请问,对新修订发布标准的贯标实施有何安排,企业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转换过渡?


何亚琼:为保障新旧标准平稳换版实施,新修订发布的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过渡期采用了“12+12”的工作方案,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提供了“双保险”。第一个“12”指的是新修订标准从发布到正式实施留有12个月的生产过渡期,企业可对产线工艺、配套供应链进行优化调整,从而达到新标准的技术要求,12个月的生产过渡期结束后,所有新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第二个“12”指的是在生产过渡期截止后,又额外为依据旧标准生产的库存产品提供了12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保障库存产品有序退出市场。


新标准发布后,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多形式的标准宣贯活动,比如线上制作推出标准云课、一图读懂等解读材料,线下面向广东、浙江、河北、山东等地主要玩具产区开展标准进园区、进企业等培训活动。通过标准宣贯让玩具产业链各相关方更好的“懂标准”,更快的“用标准”。也借此机会提五点建议:


一是我们的政府,把玩具产品的“及格线”不断提高,并要严格执法,让我们的玩具行业有一个公平的、放心的法治环境。


二是建议玩具生产企业主动对照新标准技术要求开展全面评估,倒排工期做好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改造及原材料选购等关键环节的适配调整工作。今天,我们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凭良心”赚钱,赚长远钱,良心比利润更重要。


三是建议玩具产品检测、认证机构为广大玩具生产企业加快上市销售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提供更专业、更及时的服务。


四是建议电商直播平台、实体商铺等用好显微镜、放大镜,优先选择符合新标准的产品销售,切实保障新上市销售的玩具产品质量达标、安全。


五是我们广大消费者当“最挑剔的家长”,擦亮眼睛,用钱包投票,切勿贪小便宜,谁家玩具差,就亮红灯举报它。


最终,一环扣一环,有新标准保驾护航,让摆在孩子面前的玩具产品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好玩。谢谢!


本次标准修订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中国网:标准在规范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性、引领性作用。请问,本次组织开展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


冯海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持续完善玩具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构建形成了以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为主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该系列标准对玩具产品的增塑剂、可迁移元素等有害物质限量,尖锐部件、小零件等机械物理安全以及防火阻燃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强制性规范,有效支撑了我国玩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父母能够为孩子买到安全可靠的玩具产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这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玩具产品国家标准体系指明了方向,对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保安全、兜底线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开展新一轮的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出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


一方面,强化与玩具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十四五”以来,我国玩具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材料、新工艺加速催生新产品,玩具产品品种大幅提升。新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如新闻媒体曝光的“捏捏乐”甲醛含量过高问题。这需要及时补齐旧版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在适用新问题方面存在的短板,堵住产业发展中的新漏洞。


另一方面,提升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我国既是玩具生产大国,又是玩具出口大国,而标准在促进外贸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ISO玩具国际标准已发布新版本,我国执行的GB 6675《玩具安全》需要及时对标更新,并保持与国际标准相对领先的水平,更好服务我国玩具产品外贸工作,向世界提供更优质产品。谢谢!


本次新版标准将产生三方面积极作用


环球时报:近年来,我国在玩具等儿童用品领域先后出台了一批国家标准,结合本次发布的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请介绍一下市场监管总局在推动儿童用品国家标准制修订方面的进展和考虑?


蔡彬: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刚性约束力,是守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石。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一直高度重视玩具等儿童用品领域国家标准建设,近年来批准发布了童鞋、儿童用纸品、儿童家具、儿童安全座椅、玩具安全等1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96项配套推荐性国家标准,针对特定元素、增塑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超标,可能产生的磕碰、滑落、刺伤等物理机械损伤风险,以及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功能性能等作出严格规范。目前,我国现有220多项儿童相关国家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45项,覆盖儿童日常生活、玩具文具、运动健康、交通出行等方面,为守护广大儿童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标准保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二级巡视员 蔡彬


在玩具产品领域,上一版《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在保障玩具质量安全、规范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玩具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安全风险问题逐步显现,亟需升级标准中技术要求,从严防范安全风险。本次发布的新版标准,主要产生三方面积极作用:一是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通过加严化学物质、物理机械安全及消防安全要求,从技术源头有效防控安全风险。二是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以关键技术指标升级为牵引,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强化质量管控,推动行业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三是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版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最新标准,主要技术要求与国际接轨,为玩具产品打通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提供了便利。为支撑新版强标的发布实施,我们还配套制定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完善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检测方法。


此外,同批还发布了《儿童呵护用品 通用安全要求》《儿童骑行及活动用品 通用安全要求》《儿童用品通用安全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6项配套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针对辅助48个月及以下儿童坐稳、沐浴、睡眠等呵护类产品,儿童自行车、独轮车、三轮车等骑行及活动用产品,以及不适用现有特定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各类儿童用品,明确统一的底线安全要求。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动态跟踪儿童用品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持续推动标准更新升级,深化儿童用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使其与产业发展、安全需求相匹配。同时,强化标准宣贯解读与实施应用,指导企业严格依标生产,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儿童用品安全,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保障格局。谢谢!


三个“下功夫”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日报: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推动培育智能产品生态,AI玩具已成为消费新潮流。请问AI玩具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哪些新特征,在促进AI技术赋能玩具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


何亚琼:当前,在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玩具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玩具产业深度融合,加速重塑产品形态与价值链结构,AI玩具正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AI玩具产业发展呈现三方面显著特征。


一是产品融合性更强。玩具已发展成为AI技术集成应用、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让玩具产品能“听得懂”“看得到”“能思考”,它会动脑筋、会同你交流互动。同时AI技术融合国潮文化IP,玩具产品科技感、文化性十足,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二是功能角色重新定义。以前的玩具主要是儿童玩耍的玩伴,以娱乐为主。随着AI技术在玩具产品中的融合应用,玩具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从单一的娱乐功能进化为融合教育启蒙、情感陪护、创造力激发等属性于一体的“智慧伙伴”,从“一成不变”到“越来越懂你”。


三是用户群体全覆盖。AI玩具打破了传统玩具产品的年龄限制,实现了“老、中、青、幼”全覆盖,极大满足了各年龄层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如一款AI记忆助手玩具,既能通过语音提醒老年人按时用药、预约就医,还能播放老歌、讲述历史故事,帮助缓解记忆衰退,广受老年人欢迎。许多AI玩具可以连接Wi-Fi或蓝牙,实现上网、下载最新内容等功能。


下一步,我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应用AI技术创造更多新需求。AI玩具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供个性化陪伴并在互动中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二是在促进产品创新上下功夫。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玩具中,打造更多AI玩具爆款,引领消费潮流,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AI科技、中国文化。三是在规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针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AI玩具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判,在指导玩具企业加强技术防护的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切实保障AI玩具质量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谢谢!


龚宪: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