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打造“四个阵地” 引领离退休干部绽放夕阳之美

发布时间:2025-10-29 16:14 来源:离退休干部局

一、背景

七秩芳华映初心,银龄生辉谱新篇。离退休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五所始终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目前,五所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共 590 人,其中党员216人,拥有高级职称122人。近年来,围绕“聚思想、强服务、搭平台、讲传承”工作思路,五所精心打造银发“思想阵地”、“暖心阵地”、“智囊阵地”、“传承阵地”,着力挖掘银发人才、汇聚银龄力量,为推动五所高质量发展注入重要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铸牢“‘银发’思想阵地”,提升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凝聚力”

五所始终把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素质放在首位,打造“线上多元载体+线下沉浸式教学”立体化思政学习矩阵,深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针对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特点,依托“夕阳红讲堂”直播平台、“五所银龄之声”微公众号、党支部微信群组等平台,打造指尖课堂与固定课堂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定制了《一大红船》等红色剧本沉浸式党建活动,带领老党员角色扮演,以情景再现和跨越时空对话的方式,解锁红色教育新方式。结合离退休党员实际,各支部互学小组定期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去《学习小册子》,确保不漏学、不掉队。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五所现有1个离休支部和7个退休支部。各离退休党支部在2024年新一届支委班子带领下,积极参与“六好”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以创促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良好工作局面,将“可靠·质量”理念贯穿支部党建全过程,创建了具有五所特色的“银发守初心 质量铸堡垒”党建品牌,打造成为有活力、有温度、有担当的基层战斗堡垒。

三是选树模范典型。每年在“七一”庆祝大会上举行庄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组织老党员与新发展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同时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中“两优一先”先进典型事迹,以“退休不褪色”的榜样力量激励全所党员职工。

(二)构建“‘银发’暖心阵地”,当好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服务员”

五所积极引入了颐康中心、长者食堂、养老服务机构等多元化社会资源,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五所十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是持续完善资源整合。深化社区综合养老资源对接,匹配日间照料、居家康复、助餐助浴等精准需求。增设了“心晴银发驿站”,每周定期组织志愿者为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心理疏导交流活动,帮助排解焦虑、孤独等情绪压力,并引导存在生理或心理障碍的老同志参与志愿活动等群体生活,助力其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推进“初老服务老老”模式‌。依托幸福e区微信小程序平台,链接“银龄志愿服务队”和社区各项综合养老服务,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服务支取”闭环,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未来兑换服务或养老产品。

‌ 三是数智赋能。组织“年轻老干部+志愿者”成立教学团队,采取“理论授课+手把手实操”模式,开设手机支付、医院挂号、约车等实用课程,有效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许多80、90后老干部不但学会了视频通话,还成为微信群里的“养生知识分享达人”。

(三)激活“‘银发’智囊阵地”,激发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新动能”

五所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素养高、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系统整合“银发智库”资源,让“桑榆智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动能。

一是畅通建言献策通道。建立了常态化征集老干部意见建议工作机制,分管所领导每月开展不同形式的调研走访座谈。2025年共收集的意见建议19条,由离退休部门协调党群、后勤等部门逐一落实。该机制既发挥老干部智库作用,又通过闭环管理将政治热情转化为发展实效。

二是建立“银龄宣讲队伍”。精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造诣深厚的老党员、老专家担任宣讲员,通过“三走进”活动(走进赛宝科技园企业、走进周边学校、社区),以“老同志讲党史”、“老专家谈创新”等特色形式,让老干部的发展故事成为生动教材,使老专家的科技经验转化为育人资源。

三是设立老党员工作室,与社区联合打造该基层治理载体,利用离退休老党员的政治、威望和经验优势,在社区党建、环境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旧楼加装电梯、社区无障碍化、电动车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打造“‘银发’传承阵地”,集聚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强磁场”

银发群体是文化活态载体,通过组织老同志开展系列“传承”活动,将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实现“以老带新”的代际传承。

一是聚焦文化传承。五所关工委与所团委共同组织“口述所史”活动,发动青年员工采访有代表性的老专家,让老专家结合自身经历,“口述”身边的所史,拍摄视频并整理成文,留下珍贵所史档案。通过采访活动,青年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五所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精神。

二是深化“家所共育”。每年暑期联动妇委会、团委打造“科技传承·家风润心”主题开放日,组织老专家带领职工子女走进所史馆感悟奋斗精神、走进实验室感悟科技魅力、走进车间感悟工匠文化,以实物讲解、情景体验、问答对话等形式,实现科技传承与家风建设的深度融合。

三是组织赛宝银龄志愿行。定期开展“银龄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老专家、老党员走进中小学,通过趣味讲座、互动实验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双碳环保、质量安全、AI发展等科学知识。

三、工作成效

(一)政治引领成效显著

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集中学习与 “送学上门” 关怀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学习模式,五所离退休党员参学率高达 91%;“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已成为所内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党建品牌活动。

(二)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心晴银发驿站”累计服务老同志30人次,帮助多位老同志走出“低潮”,逐步参与到日常志愿活动中。“初老服务老老”模式,现已累计200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近500志愿时。

(三)智库作用充分释放

五所认真听取老专家、老同志建言,成功引入老同志们关心的颐康中心、长者食堂等机构,推动社区无障碍改造、便民设施加建等多项民生工程落地。银龄宣讲团开展讲座20余场,惠及企业员工、学生超500人。

(四)代际传承形成品牌

“口述所史”项目采集老专家影像资料超过500分钟,更通过老专家亲身讲述的历史资料,将五所文化精神以生动的方式传递给新一代。开放日活动吸引职工子女参与人次较往年翻番,增强五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政治铸魂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

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形成“思想引领-服务保障-作用发挥”良性循环。通过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设计,有效激发了老干部群体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银发资源”转化生态链

通过各项机制设计,将老干部的经验优势转化为可存储、可流通、可增值的社会资源,实现活化利用,也为社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代际融合的传承载体

采用沉浸式教育、口述历史等年轻化手段,将老干部的人生故事和智慧结晶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在文化传承中自然实现价值观传递,促进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四)强化数字赋能与机制创新

探索智慧养老平台,以“党建+服务+治理”三网融合模式,将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起离退休干部参与现代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