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调研报告】创业不易 道阻且长

发布时间:2020-07-06 09:24 来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作者:许雪荷

我去年从法国研究生毕业回来后入职了工信部一家下属研究院。记得大学时国内突然刮起一股创业潮,“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那时我一个大学同学甚至辍学和一些清华的朋友去深圳创业,然而惨淡收场。再后来朋友中也有不少“揭竿”的,我一直很好奇他们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份调研中的两位朋友就是我的本科同学。今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家取消了一切外出计划,我通过微信和两位同学进行了访谈。

 

先介绍朋友:我调研的两位大学同学都与我同系,即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是北航的三大理科实验班之一,是我国与法国第一个教育合作项目。两位同学,一位叫白世杰,1991年生,山西人,是2011年入学的,与我是同窗。另一位叫赵轩,1991年生,黑龙江人,是2009年入学的。

 

我与白世杰大二时曾一起参与北航校级的“冯如杯”科技创意大赛,荣获一等奖。那时我们就都默默许下了创业的心愿,希望将来学有所成用技术改变世界。我的偶像是乔布斯,他的偶像是雷军。记得我们在学校图书馆的二层一起准备大赛项目,他手握着刚刚“抢”到的小米手机,幸福地朝我炫耀着,神情激动地告诉我,总有一天,他会像雷军一样成功。

 

白世杰不是个幸运的人,他出身贫寒,大一的时候,他曾向我借了200块钱买回家的车票。他的身形十分瘦小,一看便知他定有一段营养不良的童年。可他是我见过最坚韧的人之一。他从小就以超越别人几十倍的努力读书,在高中的时候每次考试必是年级第一,每次市里统考必是全市第一。所以别人是交学费上学,而他是被学校养着求着他上学。有的人总说因为穷才无路可走,而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一切困难不过是弱者的说辞。

 

他是我们口中的“大哥”,因为入学的时候他年纪最大,有20岁。那个时候山西的高考申报不是平行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第二志愿会比第一志愿低100分,有的考生宁可复读重考,也不愿意去第二志愿。白世杰就是这样,他每次报志愿只报一个,前两次报志愿三个栏位填的都是清华。按理说以他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去清华是板上钉钉的。但他每逢高考必会失常,前两年考试都以2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到了第三年,他不敢再搏。

 

本科毕业后,我们都选择去法国深造。他两年内拿到法国的工程师学位,即刻选择回国创业。在2018年7月成立了开迪润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公司经营各类软件技术开发和转让。同年11月,白世杰获得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组织的第二十六批(2018年第三批)北京市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开办费资助资金。

 

对于白世杰的努力、技术和情商,我丝毫也不怀疑,但是创业很难,尤其2019年是公认的资本寒冬和制造业寒冬。我是学机械的,深知制造业面临的困境,2019年很多车企公开说不再招收机械毕业生,2020年春节我国又遭遇了疫情。所以我很担心他,主动联系他询问近况,没想到疫情让他的公司濒临破产。

 

我:“hello,有空吗?你最近怎么样?公司还好吗?方便帮我做个调研吗?我想问问你的公司经营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

 

白世杰:“一直在家办公,还行吧。困难挺多的,举一个吧,就是2b的生意不是很好做。渠道、资源比较重要。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已经有固定的渠道商在做了,把着一手资源。”

 

我:“疫情对你们影响大吗?”

 

白世杰:“打算不干了,影响挺大的。分分钱,大家散伙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他竟然已经决定放弃,但是他还没有注销公司,也许他只是一时气馁,便开始鼓励他。

 

我继续问道:“不考虑转型吗?”

 

白世杰:“没找到新的方向,等找到了,重起炉灶吧。”

 

我:“有考虑过工业互联网吗?最近很火。”因为我目前从事工业互联网研究工作,便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白世杰:“是啥产品?是做行业管理平台软件吗?”

 

我:“比如华龙迅达的木星平台,海尔的CosmoPlat,还有东方国信的很多平台。简而言之就是把工业做成游戏。有工厂级的,也有行业级的,工厂级的平台难点在于数据采集。行业级,我个人认为前景最好的是微代码。”

 

白世杰:“做产品基本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做出来能卖出去吗?生意不好做呀。”

 

这个问题让我哑口无言,我也无法提供任何2b的资源,实在是给不了他任何现实的帮助,想了想说:“肯定不好做,你打算找工作吗?”

 

白世杰:“现在资源都被渠道占着,小公司根本没法干。嗯,我现在还在家里,等疫情结束了再回北京,然后开始新的工作。我现在可能有点累了,还是给别人打工好,省心。给人家干好活,拿自己应有的一份工钱,挺好。”

 

他的语气着实消极。我实在无法把他和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联系起来。“你毕竟还是积累了不少创业经验,先休息几年,让自己变厉害一些。”我安慰他说。

 

“嗯,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工商、财务、税法、法律、管理、投融资、股权、销售、市场。找份新的工作,找个对象,开始稳定一点的生活。”

 

我又勉励了他几句,互道“加油”,然后结束了对话。我想现在的情势,他的收手或许是明智之举。他一直在强调资源、渠道,小公司难,这似乎不像是我认识的白世杰,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强调外在的困难,这么恐惧和消极。很多人预测过,今年疫情结束后,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没想到这其中就有他。

 

我叹了口气,联系我另一个创业的朋友,也就是赵轩。赵轩是大我两级的学长,我们是以前在一个院学生会的新闻中心活动认识的。我上高中的时候,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有一点参加学生会的经验。在新闻中心,我们要学习摄影技术、修图、杂志报纸排版、视频编辑等等技能。赵轩是我们院做这些事情的大拿,也是我的一个“师父”。我那个时候非常欣赏像他一样有工匠天赋、做事情专注的人。

 

赵轩本科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去了一家动画制作公司,转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但他认为这份工作收入不高,以他的能力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于是后来他也选择了创业。

 

赵轩家里条件比白世杰好很多,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杭州买了房子。他于2016年6月,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浙江搜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300万元,赵轩拥有公司20%的股份。赵轩和白世杰公司的经营范围差不多,都是技术开发和转让。据赵轩介绍,他们公司现在主要经营的业务是网络营销,他也尝试在做SaaS平台。在和白世杰的对话后,我真的很担心赵轩也会在这个关口打退堂鼓。

 

我:“hello,打扰一下。方便帮我做个调研吗?你们公司运营情况怎么样呢?最近有遇到困难吗?”

 

赵轩:“有吧,穷是最大的困难。”

 

我:“主要是接的单子不够和融资难吗?”

 

赵轩:“我们没太大可能融资的,接单自然是主要问题。”

 

我:“你们接单数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吗?”

 

赵轩:“必然的啊。”

 

我:“疫情之前怎么样?疫情后呢?具体数字是多少?”

 

赵轩:“之前不咋样,之后也不咋样。我看看,2月7日是278,1月10日是619,大概这个差距。”

 

我:“你们一天有600多单,每单3000,就是180万啊。”

 

赵轩:“你想啥呢?我们1单10块钱,哈,没钱赚。我们成本很低的,1单3000,我请你喝一点点了。”

 

我:“1单10块?一天只有6000多,养不活几个人啊?”

 

赵轩:“是的啊,根本养不起。”

 

我:“我看过你们官网,我以为你们卖软件呢。”

 

赵轩:“卖软文的,弱智得不行。”

 

我:“你们不是提供SaaS平台吗?”

 

赵轩:“这个是对企业客户,企业客户没有那么多的。而且企业客户一般不会买单这么贵的。”

 

我:“你们这个和用友差不多啊?前景很好为什么不往这个方向发展呢?”

 

赵轩:“太难了啊,长时间没有营收,员工都留不下呢。”

 

看来赵轩和白世杰的感觉一样,产品不难做,但是做出来卖不出去,尤其是对企业客户,也就是2b。我给白世杰出主意让他做微代码,而赵轩做的事情就是微代码,但是他的产品根本没有市场。

 

我:“你有什么打算呢?疫情之后,有没有考虑转型?”

 

赵轩:“有吧,不过还是挺难的。我觉得这几年就是不太好做。”

 

我:“但是你还是打算坚持下去吧?”

 

赵轩:“很难讲啊,不赚钱的话,怎么坚持啊?”

 

我:“疫情之后应该会有商机的,乱世是洗牌的时机啊。”我安慰他。

 

赵轩:“是的。我们竞争对手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温州,你懂吧?”

 

我:“你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两家吗?”

 

赵轩:“主要的,就是客户群体类似。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或公关公司的渠道商。公关公司需要发稿啥的就找渠道商,渠道商就找我们,大概这样。”

 

和两位同学交流完,我想我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尚且有一些资源、技术,但他们都这么难又何况一些没有资源,没有技术的人呢?他们都提到了两个最大的难点:一是面向企业的生意难做,因为他们缺少2b的渠道;二是小公司资金来源,融资基本不可能,订单也少。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两大难点是重中之重。

 

现在国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内忧外患。市场处于寒冬,投资人的钱在回撤。我们急需一股新力量,让发展的轮子重新转动起来。

 

这股子新力量,我们相信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2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指出:“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的同学们,他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第一线奋斗。我相信他们的坚持没有错,只是需要时间。我的同事们,他们也在努力地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促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新业态和新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为新工业革命打下重要基础。我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而那些正在苦苦奋斗的人们,一定能收获他们想要的成功。

 

(作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许雪荷,本文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2020年春节回乡调研成果一等奖。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