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模式开启,厨房就像个“细菌培养皿”——剩饭剩菜放俩小时就可能变质,凉菜沙拉稍不注意就藏着致病菌。每年这时候,医院里因食物中毒来就诊的人都不少。学会应对和预防,才能安心过夏天!
夏天为啥特别容易食物中毒?
高温让细菌、真菌“疯狂繁殖”:
细菌作祟:肉蛋奶、凉拌菜最容易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盯上。比如街边买的凉拌黄瓜,要是黄瓜没洗干净,或在常温下放太久,吃一口就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真菌藏毒:夏天多雨潮湿,坚果、玉米稍不留意就发霉,黄曲霉菌毒素悄悄滋生,吃了伤肝还致癌。
误食风险高:天热爱尝鲜?野蘑菇、河豚别碰!就连没煮熟的豆角(含皂苷)、被误认成蒜苗的水仙,都可能让人上吐下泻。
化学残留:夏天果蔬旺季,农残超标的黄瓜、草莓,吃了可能头晕眼花、恶心不止。
中毒信号别忽视,这几个最典型
上吐下泻“组合拳”:吃完1小时就开始吐,几小时内吐10次以上,大便像水一样,很容易脱水休克。
肚子“拧着疼”:要么绞痛到直不起腰,要么隐隐作痛不停歇,都是肠胃在求救。
发烧+浑身酸:体温飙到38℃以上,头痛乏力像被“抽了筋”,可能是细菌在体内“作乱”。
一旦出现幻觉、手脚发麻,别犹豫,立刻打120!
食物中毒了?四步急救法记牢
催吐排险:意识清醒、没剧烈呕吐的话,赶紧喝300-500ml温水,用手指轻抠喉咙催吐,把有毒食物吐出来。
补水“续命”:多次喝温淡盐水,别让身体脱水(脱水会心慌、尿少,超危险)。
留好“证据”:给可疑食物拍张照(连盘子一起拍),装干净袋子里带去医院,帮医生快速破案。
火速就医:别自己吃止泻药!跟医生说清“吃了啥、几点吃的、啥时候开始难受”,方便对症治疗。
夏天防中毒,就靠这三招
买东西别贪便宜:去正规超市买食材,包装食品看保质期,路边摊的凉菜、“三无”卤味别碰。
冰箱不是“保险箱”:生肉海鲜和熟食分开放,冷藏区温度调在4℃以下,剩饭剩菜别放超过24小时,发霉的果断扔!
做饭牢记“高温杀菌”:凉菜洗完用凉开水冲一遍,肉蛋海鲜彻底煮熟,豆角必须焯水后再炒到全软,案板刀具生熟分开洗。
夏天的快乐离不开冰饮、凉菜、小龙虾,但安全永远排第一。把这些知识转发给家人,一起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转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