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字经济核心区战略定位,北京市朝阳区积极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加速构建产融合作新格局。
产融政策精准发力,构建资源集聚发展态势
近年来,朝阳区出台了《朝阳区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朝阳区关于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以及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政策18条”,从创投服务、风险投资、企业上市、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多个方面对区域内的创投机构和科技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2021年,朝阳区创投机构数量近2000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二。创投机构四成资金投向人工智能、大数据、IT及信息化服务等科技领域,帮助近9万家科技类中小微企业持续增强专利及技术研发、高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朝阳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00余家,年营业收入突破7700亿元。
金融科创联动对接,搭建产融良性互动平台
朝阳区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搭建产融互动平台,组建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创投联盟,开设基金服务绿色通道。
一是上线朝阳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面系统创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2000家,总融资规模超150亿元。
二是高水平建设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成立集聚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具备政务服务、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企业专业服务等功能,举办政策解读、领导力培训、资本牵手会等各类活动40余场。目前,集聚区已建成高瓴新动能中心、红杉中国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海尔卡奥斯生态集聚中心,吸引大量优质项目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
三是打造“母基金+社会资本”参与的朝阳系科创基金。通过设立朝阳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与英诺基金、深创投等10余家优质创投机构开展合作,切实增强资本市场对高新企业的精准对接支持,助力被投企业实现高速发展。
产品服务优化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朝阳区科学谋划,通过创建“朝科贷”资金服务品牌等有效举措,持续推动金融产品服务优化创新。
一是研发“朝科贷—科技知产贷”产品。对接商业银行,探索基于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融资方案。将科技企业与朝阳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进行匹配,缓释金融机构风险,解决轻资产无抵押难题,帮助科技企业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围绕知识产权许可、质押、售后回租等方式,制定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方案,按程序推进上市发行。
二是引入“场景融资”助力普惠金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普遍缺乏可抵押资产和信用不足的问题,在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引入“场景融资”绿色通道。与传统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不同,“场景融资”依据“交易场景+金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实现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无抵押担保贷款,手续全程线上、流程简洁,应用行业多、审批速度快、贷款利率低。
三是搭建文旅金融综合服务、农产品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平台。政银企合作建立“文旅+科技+金融”模式,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探索数字资产为企业增信,为文旅产业克服时艰、快速复产提供强力支撑。通过银行线上风控系统直连,构建“农业+科技+金融”模式,实现无担保无抵押线上融资服务,以朝阳区为支点服务全国涉农企业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
未来,随着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朝阳区将持续引导创投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集聚,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